作者: 時蘇建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0-10-30 10:51
“感謝鄒醫生的‘鄒氏挑針療法’緩解了我的冠心病,挑針療法不愧是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。”10月22日,在中華路銀座商城對面的市中醫醫院分院鄒氏挑針門診內,市民王大娘為醫生鄒路送去錦旗時哽咽著說。
據了解,“鄒氏挑針療法 ”是我市的市級非遺項目,由清朝時期鄒昌禮所創,至今已傳承了200多年。它源于古老的砭石、砭針,是針灸中一種特殊針法,由我國傳統中醫九刺中的“絡刺”發展而來,歷史悠久,療效顯著,從古至今多以祖傳口授的形式流落民間,是寶貴的傳統醫學遺產。
鄒路是該療法的第七代傳人,也是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。據鄒路介紹,挑針療法重點是在人體的腧穴、敏感點或一定區域內用針挑破皮膚,挑斷皮內絲狀纖維,通過疏通皮膚經絡,使臟腑、氣血得到調理,疏通經絡、解除瘀滯等作用。
鄒路在祖輩開創的“鄒氏三部挑針療法”、十二經脈循行與挑針結合療法的基礎上,臨床中發現有些類型的痛證或皮膚病的患者挑刺療效也很好,但選穴并不局限于十二經絡,經過研讀相關書籍,他將“十二經筋”、“十二皮部”理論與挑針選穴原則相結合,提出了依據“經絡、經筋、皮部”的“三維立體”選穴原則,明確了臟腑病依據十二經絡選穴,經筋病依據十二經筋走行選穴,皮膚系統疾病根據十二皮部選穴的原則,進一步完善挑針的選穴理論體系,構建了三維立體的選穴系統,拓寬了診病范圍。
他還提出根據患者氣血盛衰、疾病證型及挑刺位置不同,選擇拔火罐或者艾灸等補泄方法,會更好地提高療效。依據這個選穴理論,“鄒氏挑針療法”對多種因經絡堵塞導致的疾病,包括高血壓病、冠心病、肺氣腫、胃炎、扁桃體炎、牛皮癬等疾病均有較好療效,部分病人可擺脫藥物達到治愈標準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經實踐證實,此療法對包括胃癌、肺癌、乳腺癌等多種癌癥有一定療效,可明顯改善癥狀,延長病人壽命。
據悉,鄒路和其祖傳的挑針療法已入選為“山東省齊魯醫派中醫藥特色技術整理推廣項目”,市中醫醫院還專門為其設立了診室和鄒氏挑針傳承工作室。鄒路在利用祖傳療法緩解患者病痛的同時,還積極地招收學生傳授祖傳療法,希望把該療法發揚光大,為更多的患者服務。
文/圖 記者 時蘇建